弘揚國學文化
讓世界愛上茶道,讓世界愛上國學
|
坤呈昊丨春分丨平分日與月,更是平分了春色與茶香日月陰陽兩均天,玄鳥不辭桃花寒。 從來今日豎雞子,川上良人放紙鳶。 ————西漢 · 長卿《春分》 春分,是春天的第四個節(jié)氣,古人稱為“日中”“日夜分”“仲春之月”。 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“二月中,分者半也,故謂之分。秋同義! 這一天,不論南半球還是北半球,晝夜長短平分,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,故稱為“春分”。 春分分三侯,一候玄鳥至;二候雷乃發(fā)聲;三候始電。 春分日后,在南方越冬的燕子飛回北方,銜泥筑巢,又開始新一年的生活。 五日后,天空出現(xiàn)雷鳴,雖說驚蟄亦有雷,但真正多雨的時節(jié)是在春分。 伴隨著雷鳴,閃電從云間凌空劈下,雨水增多,空氣也變得濕潤。
春分習俗 立蛋 “春分到,蛋兒俏”,在每年春分那一天,大家會做“豎蛋”的游戲,而這中國的習俗,不知何時,已成為“世界的游戲”。 吃春茶 春茶,是一種野莧菜,春分那天,鄉(xiāng)間處處可見人們在田野中尋覓采摘,回到家中與魚片“滾湯”,名曰“春湯”。有著“闔家老少,平安健康!钡脑⒁猓瑵u漸的成為了習俗。 粘雀子嘴 春分這天,農戶都要吃湯元,并把不用包心的湯元煮好,用細竹叉置于田邊地坎,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,稱其“粘雀子嘴”。 春分還有很多有趣的習俗,比如送春牛,春祭,犒勞耕牛等,祈禱著春耕有一個好的開始。
春分,白晝與黑夜平分,春色與茶香平分。 茶彥云:“驚蟄過,茶脫殼;春分茶冒尖,清明茶開園! 春分前后,茶芽吐新,如果沒有明顯的倒春現(xiàn)象,便是采制春分茶的最佳時機。 以單芽和一芽一葉初展為佳,芽頭挺立,嫩葉初展,嬌嫩翠綠。 春分時節(jié)采制的茶,稱之為春分茶,產量稀少,尤為珍貴。 春分茶與清明茶、谷雨茶一同被視為茶中精品。
春分的茶香,更有詩意。 “天風吹醉客,乘興過山家。云泛龍沙水,春分石上花。茶新香更細,鼎小煮尤佳。若不烹松火,疑餐一片霞。”明代詩人高應冕的《龍井試茶》,寫出了對龍井茶韻的贊不絕口。 清代文人陳康祺在《碧螺春》中吟道:“從來雋物有嘉名,物以名傳愈自珍。梅盛每稱香雪海,茶尖爭說碧螺春。已知焙制傳三地,喜得揄揚到上京。嚇煞人香原夸語,還須早摘趁春分! 春分茶,于在詩人的杯中,便不單單只是茶。是翠染茶山,是幽幽清泉,是春風徐徐與鳥語花香。
春分時節(jié),茶韻悠悠,看峰巒疊翠,聽茶歌悠揚。 靜坐于滿是春綠的美景之中,沐浴著暖陽,飲一杯春茶。 一壺山水一壺春,這杯中的香茗,必是分去了一半的春色,才會令人如此心動。 |